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尽其才(1/7)
朱棣颔首,“没错,朕亲眼所见还能有假不成,我知道夏尚书你的想法,这也是朕的想法,朕已经决定,要在全国推广红薯的种植,确保朕的千万子民都能吃饱饭。”<r/>
<r/>
一位都察院的御史出列,道:“启禀陛下,微臣起于寒门,少时躬耕于阡陌之间,闲暇读书,虽不若凿壁偷光,但亦是花费了别人数倍的时间,别人十年寒窗苦读有今朝,微臣则需躬耕之余读书,才有今日报效家国的机会,所以其实深谙农事,还请问陛下一件事,这红薯虽然生长习性对环境要求不高,但它产量几何呢?”<r/>
<r/>
这是最重要的事情。<r/>
<r/>
如果一种作物,随便哪个旮旯里都能生长,但一亩地只有一百来斤,这就没必要全国推广了,因为根本无法解决粮食危机。<r/>
<r/>
朝堂臣子听这位御史说辞,先还撇嘴,觉得这货有点不识时务啊,这个时候你还来显摆你那大器晚成的出仕史,不过听他说完,倒都没意见了。<r/>
<r/>
确实。<r/>
<r/>
说起农事,这位四十岁才中第,十年间便成了御史的老进士,恐怕还在户部尚书夏原吉之上。<r/>
<r/>
亩产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
<r/>
朱棣笑眯眯的,“亩产量么,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东郊实验田那边的产量,一亩是三千到四千多斤,若是全国推广,普通老百姓受限于技术和时间,大概产量要低一点,但再怎么低,亩产量也该在两千斤以上,诸位爱卿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罢。”<r/>
<r/>
<r/>
一位都察院的御史出列,道:“启禀陛下,微臣起于寒门,少时躬耕于阡陌之间,闲暇读书,虽不若凿壁偷光,但亦是花费了别人数倍的时间,别人十年寒窗苦读有今朝,微臣则需躬耕之余读书,才有今日报效家国的机会,所以其实深谙农事,还请问陛下一件事,这红薯虽然生长习性对环境要求不高,但它产量几何呢?”<r/>
<r/>
这是最重要的事情。<r/>
<r/>
如果一种作物,随便哪个旮旯里都能生长,但一亩地只有一百来斤,这就没必要全国推广了,因为根本无法解决粮食危机。<r/>
<r/>
朝堂臣子听这位御史说辞,先还撇嘴,觉得这货有点不识时务啊,这个时候你还来显摆你那大器晚成的出仕史,不过听他说完,倒都没意见了。<r/>
<r/>
确实。<r/>
<r/>
说起农事,这位四十岁才中第,十年间便成了御史的老进士,恐怕还在户部尚书夏原吉之上。<r/>
<r/>
亩产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
<r/>
朱棣笑眯眯的,“亩产量么,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东郊实验田那边的产量,一亩是三千到四千多斤,若是全国推广,普通老百姓受限于技术和时间,大概产量要低一点,但再怎么低,亩产量也该在两千斤以上,诸位爱卿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罢。”<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