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孙,名登,字子高,乍一看,一点问题都没有。古人取表字虽然有很多情况,但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对名的诠释与补充。

    就拿孙权自己来说,孙权字仲谋,“仲”是家里的排序,四兄弟分别是伯仲叔季,“谋”就是对“权”的补充,取权谋之意。

    所以孙登,取登高之意,叫子高,完全一点毛病都没有(子就不用专门说了,太常见了,比如曹子建啊)。不仅套路常见,也是跟他父亲孙权的情况相吻合,作为一家人,再合适不过。

    所以,孙权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在孙权眼里,孩子母亲给孩子取个名字怎么了?况且,真要论起来,貂蝉的学问可比他孙权高多了!于情于理,都该貂蝉来取。

    不过,问题也恰恰出在这上面。

    首先,是习惯问题,在孙权眼里,一出生就取名字,完全没毛病,但在这个时代,正常人都是成年了才会取表字的。这也是为什么,吴夫人会叫“权儿”“策儿”,而没叫“仲谋”“伯符”,因为小时候的孙权孙策是没取表字的,吴夫人叫名儿叫习惯了,之后也就没有改口。至于孙权为什么在很小的时候就取了字,那也是情况特殊,懂事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沾了孙策的光。孙策的字一取,伯仲叔季一排下来,孙权等人自然也顺便取了。

    所以,貂蝉在孩子刚刚一出生,就要给孩子取字,虽然不是不可以,但不合习俗,绝对是刻意为之。这里面,包含了貂蝉对孩子未来的期许,同样也包含了貂蝉要对孙权说的话。

    结果呢,孙权完全没领悟这背后的另一层含义,直接就答应了!

    造成这个乌龙,除了上面说的习惯不同以外,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那就是——学问。

    貂蝉的学识不用说,当年在洛阳完全不弱于京都才子,而孙权呢,更不必说,力压四大才子,是天下公认的神童级别的人物。

    嗯,问题就出在这里。世人对孙权的了解存在非常大的偏差,包括貂蝉也一样!孙权放在如今这个时代,就是不学无术的代表!

    子高。

    说起子高,这个时代但凡稍微读过书的,都该知道,有个历史名人,也是字子高。那就是——沈诸梁。

    沈诸梁,芈姓,沈尹氏,名诸梁,字子高。这个名字后世听着可能不熟悉,但要说叶公,绝对大部分人都听过,没错,就是叶公好龙的那个叶公。

    沈诸梁因被楚昭王封到叶邑,故称叶公。叶公坐镇楚国北疆重镇,受到了楚国朝野及四境诸侯的敬重,那一年,他跟孙权一样年轻,时年24岁。

    楚惠王十年,楚国发生了白公胜叛乱,楚国一时战云密布,跟如今的大汉何其相似。而后,沈诸梁从叶地起兵平叛,历经磨难,最终救出惠王,收拾残局,重整朝纲,被楚惠王封为令尹与司马,身兼军政大权于一身!

    此时此刻,沈诸梁的权势,在楚国的整个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可以说,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再进一步。更别说沈诸梁本就是楚庄王后裔,他完全有资格坐上那个位置。

    然后,最重要的地方来了,沈诸梁并没有去坐那全天下人都想坐的位置,他主动让贤,毅然把令尹一职让给公孙宁,把司马一职让给公孙宽,此即历史上有名的叶公让贤。最后,叶公回到叶地,安度晚年,功成身退,名流千史,为后人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