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此事,这就好办了!

    当即李强便令手下的御营亲兵在宫中太监当中寻找司礼监太监,品级高的太监。牛金星与宋献策两人则是在朝中如云的降官之中问询何人知晓此事。

    果然,翰林院、内阁,司礼监等衙门机构都有不少人知道此事。

    于是,魏藻德、吴良辅、周钟等人被带到了李自成面前,为永昌天子讲说此事的来龙去脉。

    其实,原本高一功与林文丙在八里桥谈判时,对承认救助协议等一系列事关南粤军权益的问题便有所涉及,只是,当时以攻城为主,如今城池虽然已经拿下,可是高一功、吴汝义两个人又去了天津。这边却再无人知晓此事。

    当吴良辅、魏藻德等人口气不同的介绍了南粤军与崇祯的救助协议等事时,朝堂上立刻演变分化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

    “所有借款,皆由大明朝廷名义借贷,崇祯皇帝以天子名义担保,并在协议上用大宝也就是玉玺盖印。年利六分,资金使用由南中商社掌控,以确保资金不被贪墨。还款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利息必须按期偿还。要我大顺承认这笔借款的合法性,同时继续执行这个协议?”

    “两千万银元的反兼并救助,先在山东试点,用钱从官绅手中购买土地,然后低价卖给农民耕种?这不是我我大顺在陕西、湖广推行的手段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还有两千万银元,用于在广州建立法官学院,为大明各地官府培养法官,以确保救助协议执行。我大顺应该把这些官吏收到手里,用来各地州县官衙!”

    牛金星、宋献策等人不住的点头称赞。认为可以接受这桩生意。不过就是年息六分,却能够换来不动刀兵的收获巨大,这种买卖,不做的是傻子。

    当然,李大公子为了能够让新朝君臣有个体面的台阶,能够顺利的接受并承认这个协议,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将之前的救助协议,包装了一番之后,改成水利合作协议、棉花收购协议、官员培养协议。

    其实,也就是救助协议的变种,大顺向山东贷款修水利工程。棉花收购协议则是建奴吃够了苦头的两头在外。而官员留学协议,则是南中免费给大顺培训官员,让他们学习南中的律法和制度,只不过这个培训只收科举出身的官员。

    这也就是牛宋二人支持承认这个协议的关键所在。虽然说东征以来,一路受降,似乎科甲一系的声势浩大,人数众多,但是,如果从手中掌握的权利含金量来说,却远远不如伍兴的秦法学堂派。

    而且,在大顺元老们心中,秦法学堂,那是自己家孩子学了本事后管理自己家的产业,而对于投降的前明官吏们,处理政事的能力放在一旁,捞取好处的本事却是十足的,大顺的老人们从内心无不是十分厌恶他们的品行操守。

    如果科举出身的官员能够被南粤军的学堂培养一下,自然是对于牛金星为首的科甲派声势大壮的好处。

    可是,伍兴这个傻子却跳出来反对了。

    “陛下,这是利滚利的阎王债!绝对不可以答应的!”

    “何况,陛下的官员就应该由陛下亲自选拔,如何能够科举考试之后,再由南粤军培训一番再行任用?这些人到底当得谁家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