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沈阳城。
黄太吉的皇宫内,葛布什贤超哈营的兵士们沿着宫门一直排列到十王厅前。十王亭上,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们照着各自所属各旗分列,倒也显得济济一堂,热闹非凡。几十个清军中贵族、高级将领、官吏聚集在一起,贵族们大声谈笑,将领们议论着今年的收成,军马是否可以养肥些,奴才们是不是会好好的耕作。内三院的汉人官员们努力矜持些,言谈举止都颇为文雅。
看着窗外的骄阳,进入五月,天气越来越热了,时间过得好快。
眼见就要夏收了,辽东终于可以熬过今年的春荒了。今年收获的粮米加上从各处运来的粮食,可以让八旗军民在冬天的时候过得宽裕些。不过,黄太吉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不打算用这些粮食来养活自己的军队和百姓、奴才。可以用别人的粮食来养活自己的兵马百姓,这叫做因粮于敌,是黄太吉今天召集会议的目的。
辽东建奴建立的政权,不管是当初的天命汗努尔哈赤、还是后来的天聪汗、崇德帝黄太吉,首先是一个军事色彩很浓厚的集团。为了保证这个集团的生存,必须要不断的向外征战,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获得足够的钱财和物资来维持集团的运转。
而为了维持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清国组建了大量的重甲步兵与骑兵,这是别的游牧民族与渔猎民族所没有的。相对于明军、朝鲜军、蒙古兵来说,清军的军事优势是明显的,主力精锐之多,士气之旺盛。战斗力之强悍,都是令他们望而却步。
但是,要装备维持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则是要有相当的工业基础。
哪怕是手工业。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盛京城外就铁匠铺绵延十数里。烟火昼夜不休,城西聚集了大量的作坊匠铺,专门为军队打造兵器。由于清国对兵器打造管理严格,动辄杀头,所以他们生产出来的兵器盔甲颇为精良。
此时盛京城外烟火尘雾遮天蔽日,丁当声响不断。无数工匠在清兵监视下仿佛一群群工蚁般往来忙碌,搬运物料,打造兵器。这里聚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作坊,似乎连绵看不到边,多以铁匠铺为主。成千上万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工匠在炉火前紧张地忙碌着。打制刀枪。打制鸟铳,铸炮等,没有一个人敢不认真。
比起明军上下克扣、朋比贪污的军工制造业,清军的兵器生产质量监督管理显得十分严格,所谓的“弓箭射甲不入立斩工人”。每炮,每刀枪上,都有相关的人员名衔。一便表功,二便究责。这种招数不新鲜,从秦国开始就用了,任何一个野蛮而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政权都会采用。如果因为兵器火器精良,因此得胜,清国方面倒是不吝赏赐,优秀的工匠,可给于官位,特别对铸炮铜工而言。
不愿作官者,每月赏给粮银二两。每季领米五石三斗,还会恩赐房屋、地亩,更赏给世代金火拜唐阿。
天聪四年时,由于后金凯旋而归,就特诏铁官范巨炮加以优赏。天聪五年。铸炮匠人王天相便从奴隶擢为拜他喇布勒哈番,天聪七年三月,再以创铸之功升授备御。
正因为这些工匠的用心打制,所以清国出产的兵器才能精良。
清国的军工业发展到了一个什么地步?
在大明就有“善铸红夷炮”名声的前京营戎政副协理、兵部右侍郎刘之纶之标将、副将丁启明,被俘归降后,作为监造官负责清国一干红夷大炮及鸟铳的打制,在天聪年时,他负责监造一系列的‘天佑助威大将军’红夷大炮,指挥匠人金世祥、王天相等,成功铸炮一批,受到了皇太极的赞赏。
庞大的工人队伍,坚强的技术力量,严格的质量检查监督体系,充足不计工本的原料投入,为清军的军事装备超过左近的几支武装力量,成为当时亚洲乃至全世界数一数二装备精良的军队。
但是,同任何一个不顾经济规律,将工业在农业基础不足以为众多的工业人员提供足够的粮食和肉食油料的时候强行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政权一样,黄太吉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
黄太吉的皇宫内,葛布什贤超哈营的兵士们沿着宫门一直排列到十王厅前。十王亭上,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们照着各自所属各旗分列,倒也显得济济一堂,热闹非凡。几十个清军中贵族、高级将领、官吏聚集在一起,贵族们大声谈笑,将领们议论着今年的收成,军马是否可以养肥些,奴才们是不是会好好的耕作。内三院的汉人官员们努力矜持些,言谈举止都颇为文雅。
看着窗外的骄阳,进入五月,天气越来越热了,时间过得好快。
眼见就要夏收了,辽东终于可以熬过今年的春荒了。今年收获的粮米加上从各处运来的粮食,可以让八旗军民在冬天的时候过得宽裕些。不过,黄太吉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不打算用这些粮食来养活自己的军队和百姓、奴才。可以用别人的粮食来养活自己的兵马百姓,这叫做因粮于敌,是黄太吉今天召集会议的目的。
辽东建奴建立的政权,不管是当初的天命汗努尔哈赤、还是后来的天聪汗、崇德帝黄太吉,首先是一个军事色彩很浓厚的集团。为了保证这个集团的生存,必须要不断的向外征战,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获得足够的钱财和物资来维持集团的运转。
而为了维持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清国组建了大量的重甲步兵与骑兵,这是别的游牧民族与渔猎民族所没有的。相对于明军、朝鲜军、蒙古兵来说,清军的军事优势是明显的,主力精锐之多,士气之旺盛。战斗力之强悍,都是令他们望而却步。
但是,要装备维持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则是要有相当的工业基础。
哪怕是手工业。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盛京城外就铁匠铺绵延十数里。烟火昼夜不休,城西聚集了大量的作坊匠铺,专门为军队打造兵器。由于清国对兵器打造管理严格,动辄杀头,所以他们生产出来的兵器盔甲颇为精良。
此时盛京城外烟火尘雾遮天蔽日,丁当声响不断。无数工匠在清兵监视下仿佛一群群工蚁般往来忙碌,搬运物料,打造兵器。这里聚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作坊,似乎连绵看不到边,多以铁匠铺为主。成千上万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工匠在炉火前紧张地忙碌着。打制刀枪。打制鸟铳,铸炮等,没有一个人敢不认真。
比起明军上下克扣、朋比贪污的军工制造业,清军的兵器生产质量监督管理显得十分严格,所谓的“弓箭射甲不入立斩工人”。每炮,每刀枪上,都有相关的人员名衔。一便表功,二便究责。这种招数不新鲜,从秦国开始就用了,任何一个野蛮而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政权都会采用。如果因为兵器火器精良,因此得胜,清国方面倒是不吝赏赐,优秀的工匠,可给于官位,特别对铸炮铜工而言。
不愿作官者,每月赏给粮银二两。每季领米五石三斗,还会恩赐房屋、地亩,更赏给世代金火拜唐阿。
天聪四年时,由于后金凯旋而归,就特诏铁官范巨炮加以优赏。天聪五年。铸炮匠人王天相便从奴隶擢为拜他喇布勒哈番,天聪七年三月,再以创铸之功升授备御。
正因为这些工匠的用心打制,所以清国出产的兵器才能精良。
清国的军工业发展到了一个什么地步?
在大明就有“善铸红夷炮”名声的前京营戎政副协理、兵部右侍郎刘之纶之标将、副将丁启明,被俘归降后,作为监造官负责清国一干红夷大炮及鸟铳的打制,在天聪年时,他负责监造一系列的‘天佑助威大将军’红夷大炮,指挥匠人金世祥、王天相等,成功铸炮一批,受到了皇太极的赞赏。
庞大的工人队伍,坚强的技术力量,严格的质量检查监督体系,充足不计工本的原料投入,为清军的军事装备超过左近的几支武装力量,成为当时亚洲乃至全世界数一数二装备精良的军队。
但是,同任何一个不顾经济规律,将工业在农业基础不足以为众多的工业人员提供足够的粮食和肉食油料的时候强行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政权一样,黄太吉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