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风中,一架墨绿色涂装的c-47运输机穿过云层出现在波兰东北部城市奥尔什丁的军用机场上空,它摇摇晃晃的下降姿态让地面人员看着很是揪心,好在飞行员的技巧足够扎实,这种经典运输机的操作性能亦十分优秀,它最终战胜了东风的挑战安全降落在了机场跑道上。跑道尽头,几辆美制威利斯军用吉普车和福特轿车看样子等候已久,待飞机挺稳之后,它们迅速开到舷梯下方,没有欢迎仪式也没有照相留念,机上的乘客行色匆匆地钻进机舱。即便如此,机场人员偶然一瞥还是有着非常惊讶的发现:乘客之中竟有穿德国军装的家伙!
在这全方位的严密保护下,福特轿车很快将远道而来的特殊宾客送到了位于奥尔什丁市区的一栋大型旅馆内,从门前的岗哨和门厅上一溜儿插着的多面旗帜来看,这里已然成为欧洲同盟国军队某个联合部门的所在地。在卫兵们神情严肃的注视下,两名穿着德意志第三帝国陆军制服的军人离开汽车走进旅馆之内,这两人身材都不高,领头那人看起来年纪一大把,皮肤苍老、两鬓斑白,步履还算稳健,后面那个也就三十几岁,眉清目秀、干净整洁,拎包的姿势非常职业。
此时在旅馆一楼的会议室完全被改造成为临时的指挥机构,到处是地图、文件、铅笔、放大镜以及匆匆忙忙的身影,从军官的服饰来看,这里是美国、英国、法国以及波兰军人的大混杂,人们口中所说的语言也显得非常不统一,英语、法语、波兰语还有彼此之间怪腔调的“串词”。当穿着美军制服的上尉勤务官带着两个德国人推门进来时,一个长脸、秃顶的美国将军正瓮声瓮气地说:“天要下雨,我们总不能用风扇将云都吹走吧!连下四天的雨,估计到第五天前线机场才能正常投入使用,况且四天还是最乐观的估计!”[]
“报告!他们来了!”上尉勤务官不得不等到长官把一句话说完了才打断这群盟国将军的热烈讨论。
热闹的指挥部里永远不缺“报告。”人们乍一开始并没有完全安静下来,直到他们意识到气氛有所异样并最终把全部的目光投向进门处,大名鼎鼎的德国陆军元帅曼施坦因正面无表情地站在那名上尉勤务官右手靠后的位置。除了一小部分高级将领,其他人此前并不知道这位重量级人物的到来,身份上的巨大差异让他们思维一时间有些转不过来,直到长脸、秃顶的美国将军——这里最大牌的指挥官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以爽朗的口吻说了句“请进。”临近凝固的气氛才解了冻。
“诸位,我想应该不需要我为大家介绍吧!”布莱德雷用他的美语高声说道,“曼施坦因元帅,我们的新朋友,他将担任我们的高级军事顾问。”
在场的将军级人物无一例外都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尤其法国和波兰的军官都是德国同行的手下败将,英国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不约而同地迟疑了一下,然后才有一阵相当稀落的掌声响起,算是对曼施坦因的到来表示勉为其难的接受。
相比之下,布莱德雷的战争历程就要愉快得多。他1943年之前在美国本土训练军队,到北非时正赶上歼灭德意军队的突尼斯战役,登陆意大利的西西里战役比较顺利,然后是诺曼底登陆和向德国本土的挺进,这其中不乏难啃的硬骨头,却也成就了布莱德利在美军将领中的荣耀地位。
“来吧!曼施坦因元帅!”
没有周围这些英、法和波兰同僚的芥蒂,布莱德雷很爽快地将这位几天前还在英国蹲高级战俘看押所的德国元帅请到自己身旁,两人郑重其事地握了手并相互致意,跟在曼施坦因后头的德国军官及时将对方的话转译成德语。
无视英国、法国、波兰将军们的怪异眼光,曼施坦因就着布莱德雷的介绍开始查看作战地图,他一边审视双方的战线现状,一边问了几个有关兵力、火力配置和前期胜果的问题,俨然一副不把自己当外人的派头,以至于有几名英国和法国军官面带怨愤之色。这里的波兰人虽然是“主场作战。”但他们战后重建军队的进度最慢,此次派出的兵力也是最弱的,自然缺乏说话表态的力度。
“接下来将有四天到一个星期的持续阴雨天气。”介绍战场情况最末,布莱德雷很是无奈地带了一句,这也是曼施坦因刚才进门时盟军将领正在纠结讨论的情况。
“俄国最糟糕的天气是他们深秋的雨季,通常持续半个月左右,道路一面泥泞,车辆通行非常艰难。”曼施坦因嘀咕道,他带来的翻译官稍稍犹豫了一下,将这句话翻译成了英语。从不那么标准的发音和用词上看,他并不是职业的翻译官而只是一名能说英语的德国军官。
布莱德雷还没接话,就听曼施坦因一声拉长音的“但是。”这个德语单词是很容易听懂的。
“元帅说,你们的航空力量将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无法发挥威力,左右两翼尤其是左翼太过深入敌境,很有可能遭到敌人的猛烈反击。”曼施坦因带来的的德国军官将他的话直译成了英语。
布莱德雷和悦的神情转而变回到了先前的那种严肃,他示意德国军官回问曼施坦因“有什么建议”。
曼施坦因抬头望窗户方向看了一眼,由于拉着窗帘,他看不到窗外的景象,但来时已经清楚地感受到了大雨欲来的前兆。
“趁着雨水到来之前就地转入防守,布置有层次的战场防御。”
在这全方位的严密保护下,福特轿车很快将远道而来的特殊宾客送到了位于奥尔什丁市区的一栋大型旅馆内,从门前的岗哨和门厅上一溜儿插着的多面旗帜来看,这里已然成为欧洲同盟国军队某个联合部门的所在地。在卫兵们神情严肃的注视下,两名穿着德意志第三帝国陆军制服的军人离开汽车走进旅馆之内,这两人身材都不高,领头那人看起来年纪一大把,皮肤苍老、两鬓斑白,步履还算稳健,后面那个也就三十几岁,眉清目秀、干净整洁,拎包的姿势非常职业。
此时在旅馆一楼的会议室完全被改造成为临时的指挥机构,到处是地图、文件、铅笔、放大镜以及匆匆忙忙的身影,从军官的服饰来看,这里是美国、英国、法国以及波兰军人的大混杂,人们口中所说的语言也显得非常不统一,英语、法语、波兰语还有彼此之间怪腔调的“串词”。当穿着美军制服的上尉勤务官带着两个德国人推门进来时,一个长脸、秃顶的美国将军正瓮声瓮气地说:“天要下雨,我们总不能用风扇将云都吹走吧!连下四天的雨,估计到第五天前线机场才能正常投入使用,况且四天还是最乐观的估计!”[]
“报告!他们来了!”上尉勤务官不得不等到长官把一句话说完了才打断这群盟国将军的热烈讨论。
热闹的指挥部里永远不缺“报告。”人们乍一开始并没有完全安静下来,直到他们意识到气氛有所异样并最终把全部的目光投向进门处,大名鼎鼎的德国陆军元帅曼施坦因正面无表情地站在那名上尉勤务官右手靠后的位置。除了一小部分高级将领,其他人此前并不知道这位重量级人物的到来,身份上的巨大差异让他们思维一时间有些转不过来,直到长脸、秃顶的美国将军——这里最大牌的指挥官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以爽朗的口吻说了句“请进。”临近凝固的气氛才解了冻。
“诸位,我想应该不需要我为大家介绍吧!”布莱德雷用他的美语高声说道,“曼施坦因元帅,我们的新朋友,他将担任我们的高级军事顾问。”
在场的将军级人物无一例外都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尤其法国和波兰的军官都是德国同行的手下败将,英国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不约而同地迟疑了一下,然后才有一阵相当稀落的掌声响起,算是对曼施坦因的到来表示勉为其难的接受。
相比之下,布莱德雷的战争历程就要愉快得多。他1943年之前在美国本土训练军队,到北非时正赶上歼灭德意军队的突尼斯战役,登陆意大利的西西里战役比较顺利,然后是诺曼底登陆和向德国本土的挺进,这其中不乏难啃的硬骨头,却也成就了布莱德利在美军将领中的荣耀地位。
“来吧!曼施坦因元帅!”
没有周围这些英、法和波兰同僚的芥蒂,布莱德雷很爽快地将这位几天前还在英国蹲高级战俘看押所的德国元帅请到自己身旁,两人郑重其事地握了手并相互致意,跟在曼施坦因后头的德国军官及时将对方的话转译成德语。
无视英国、法国、波兰将军们的怪异眼光,曼施坦因就着布莱德雷的介绍开始查看作战地图,他一边审视双方的战线现状,一边问了几个有关兵力、火力配置和前期胜果的问题,俨然一副不把自己当外人的派头,以至于有几名英国和法国军官面带怨愤之色。这里的波兰人虽然是“主场作战。”但他们战后重建军队的进度最慢,此次派出的兵力也是最弱的,自然缺乏说话表态的力度。
“接下来将有四天到一个星期的持续阴雨天气。”介绍战场情况最末,布莱德雷很是无奈地带了一句,这也是曼施坦因刚才进门时盟军将领正在纠结讨论的情况。
“俄国最糟糕的天气是他们深秋的雨季,通常持续半个月左右,道路一面泥泞,车辆通行非常艰难。”曼施坦因嘀咕道,他带来的翻译官稍稍犹豫了一下,将这句话翻译成了英语。从不那么标准的发音和用词上看,他并不是职业的翻译官而只是一名能说英语的德国军官。
布莱德雷还没接话,就听曼施坦因一声拉长音的“但是。”这个德语单词是很容易听懂的。
“元帅说,你们的航空力量将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无法发挥威力,左右两翼尤其是左翼太过深入敌境,很有可能遭到敌人的猛烈反击。”曼施坦因带来的的德国军官将他的话直译成了英语。
布莱德雷和悦的神情转而变回到了先前的那种严肃,他示意德国军官回问曼施坦因“有什么建议”。
曼施坦因抬头望窗户方向看了一眼,由于拉着窗帘,他看不到窗外的景象,但来时已经清楚地感受到了大雨欲来的前兆。
“趁着雨水到来之前就地转入防守,布置有层次的战场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