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然觉得自己这一段话已经是很直男了,毕竟以前都是妹子给他搭讪,还从来没有给哪个妹子搭过讪,更何况,这还不是搭讪,仅仅是致个感谢而已。

    “我看过你的唱,是你的粉丝,想不到你唱的昆曲也这么好,这是我喜欢做的,也希望你以后能够越唱越好。”

    对面发来这么一句话,倒是让得姜然有些释然的笑了笑,粉丝啊,这么快就开始有粉丝了么,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啊,是旁的难以比拟的。

    “你也喜欢昆曲么?”姜然问道。

    “喜欢,非常喜欢,我的祖母是唱了一辈子昆曲的老人,虽然现在已经不在了,但是她当初说过的,留下来的话,我现在还记得。”

    “她说昆曲,是不可能走向街头巷陌的,那些是喧闹的艺术,而昆曲是安静的艺术,想要让昆曲的受众更广,就要让更多的人听到才行。”

    “有些艺术适合于街头巷口,适合于走脚艺人争相传唱,但是有些艺术终究只能置之高阁,在殿堂之上熠熠生辉。”

    姜然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事实上,也仅仅是对昆曲才会有如此的感怀。

    其他的艺术,哪个不是从市井出来的,地方戏生于地方,长在那片土地上,便是那片土地上独有的特色,有着浓浓的地方韵味。

    比如那八百里秦川之上的秦腔,再比如那吴侬软语的越剧,说是艺术也可以这么理解,说是高雅也有那么一点,但是和昆曲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些。

    昆曲从汤显祖创立《牡丹亭》,从那句让人耳熟能详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是高雅的曲目,从唱词唱段,再到它的受众,从那个时候开始,便已经注定了就是殿堂里面的艺术。

    至于说是京剧,从徽班进京,再到同光十三绝开始,直到现在,也还都是很难比拟昆曲,无他,因为昆曲不仅仅是有艺术价值,还有文学价值。

    没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字都看不懂,谈何听懂。

    而平头百姓,恰恰缺少的,就是这种文化需求和鉴赏能力,也是发展的一个局限,不利于像是京剧那样去传播,京剧虽然唱腔也有艺术性,但是无论是唱词还是唱段,都是颇为接地气的。

    能够让人在戏园子里听到,甚至在某个码头,在寻常巷陌。

    同样的少女伤春悲秋,感物伤怀,京剧会说“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心情别样娇。”

    昆曲,“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昆曲的局限归局限,上层人,喜欢这种的,更是难以言喻的喜欢,太过优美的唱词和唱腔了,再加上表演和唱作,绝对是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