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朴在那间简单油腻的小馆洗了一个月碗。她是个手脚勤快的人,不懂得摸鱼,洗碗之前,她会帮忙洗菜,端菜,洗碗之后,她会帮忙扫地,擦桌子,甚至在店里客人偶尔多店主炒菜炒不过来时,她还奔上去抄大勺。

    店主肩膀上搭块毛巾,一手擦着汗,一手摇着锅,不放心地问,你行么

    毛小朴嘎巴地说,没吃过猪肉,难道没看过猪走路一盘菜炒出来,用手抓一片放口里,顿时眉开眼笑,真好吃。

    店主才不信,有样学样,也抓一片放口里,乐了,真的不错。

    所以说啊,毛小朴这个娃,就是个可造之材,看猪走路就知道猪肉味道的人才。

    在小店混得如鱼得水,这让毛小朴对生活有了信心,不再那么彷徨,她原本最担心的是出狱后会饿死啊,得知自己不会饿死,而且手上又拿到了身份证后,毛小朴有了新的追求,那就是离开海阳,到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去。

    其实这是毛小朴最初的愿望,不见任何毛家人,从此与他们一刀两断。所以当法官第n次问,毛小朴,你手上的刀,你说是拿着开西瓜的,可怎么到了你妹妹毛敏儿的小腹上

    毛小朴一反平时的回答,我想杀了她。而之前,她的n次回答是,我没杀她,是她自己扑上来的。

    她是突然想通了,呆头呆脑的人不想通则已,一想通全通,跟佛佗一般,心灵通透。她想,反正她不喜欢毛家,毛家人也不喜欢她,与其两看生厌,不如她退而远之。坐牢也比呆毛家强

    所以,她大大方方地成全了她同父异母的妹妹毛敏儿把她逼出毛家的阴谋,当然,她也明白这个阴谋幕后藏着的那个人叫李湘湘,她的后母。

    毛小朴被乡下爷爷奶奶送到毛爸爸身边时,那明亮豪华的大房里已经有一位两岁公主。毛小朴站在那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之外,怎么也融不进去,她咬着自己的手指有些羡慕,可仅仅是羡慕,她从来不觉得自己应该属于那其乐融融中的一员。

    按说,这么个想法可以省多少事,不妒嫉,不争宠,不挑事,家和万事安。

    毛小朴那个迷茫满不在乎的性子让她在毛家少吃了很多苦头,一个人只要对周围的事物不敏感,不兴趣,就很难在语言上伤到她。热嘲冷讽,不懂,明骂直恨,不理,骂你死去的娘,不认识,骂你活着的爹,骂吧,反正我也不喜欢他。她我行我素,该做什么还做什么。正是这份凉薄,彻底激怒了李湘湘母女,不见她,只有不见她,心就不烦。

    这得烦得什么程度,恨到什么程度啊,毛小朴拿水果刀开西瓜,毛敏儿扑上去,毛小朴目瞪口呆,手握刀柄,刀子没入毛敏儿小腹,鲜血流出,毛宁明和李湘湘捏着时间进来了,目睹长女弑次女,鲜血淋淋哪。

    毛宁明“目睹”家门不幸的凶杀过程,心灰意冷,失望透顶,甩了毛小朴一个巴掌丢了一句话,毛家再没你这个女儿

    正好毛宁明处在政界选举之际,他为升迁之事绞尽脑汁,处理凶杀之事李湘湘全盘接手,人证,物证俱在,年龄十八,正够判刑年龄。再加上李湘湘出身官宦之家,在一次官太太联谊的饭局上随便说了一句话,于是,不多不少,七年刚好。

    毛小朴想,既然出来了,就不能再撞到她们眼里去了,走远点好。去哪好呢她想到北京。毛小朴在学校是典型的应试式人材,要背的要默的,她不拉下一点,所以中文学得特别好。但试验能力差,理科不好,进监狱之前正好收到了北大的通知书,中文系。现如今再上北大是不可能的,不过去看看也是好的,能达到心理上某种程度的满足。

    一旦决定向北京挺进,毛小朴立即向店主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