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诚在路边找寻了半天,终于找到了油纸,就是做纸伞的原料。把这种东西铺在车顶上。应该能够防水吧。

    “老板,这油纸怎么卖呀?”

    “大人要啊,不卖!”

    朱由诚有点生气了,又不是不给钱,凭什么不卖呢?正待开口质问,老板却笑眯眯地解释道:“不卖,不过可以白送。大人砍了三万建奴鞑子,为我报了血海深仇,用一点小人的油纸。怎么能收钱呢?”

    朱由诚真是哭笑不得,油纸值几个钱呀,我还要你送。你要真送个十万八万的,还则罢了,就这么一点油纸,收下来好说不好听。御史知道了,弹章往上一递,说朱由诚贪财好利。在山海关收受商人贿赂,赂银达一枚银币之多。为了一两银子。我惹这么大的麻烦,值当的吗?

    朱由诚扔下一枚银币,让手下扛起油纸就出了门。老板追出门,朱由诚态度坚决地把他推进了店门。

    其实老板不是要退钱给他,而是想说:“大人,油纸只要九钱银子。我还得找你钱呢。”

    结果朱由诚一推,把老板的话给推了回去。老板心里也有几分高兴,毕竟多赚了一些钱。

    出了油纸店,朱由诚发现旁边有一个油饼摊,上面摆着一排金黄色的油饼。热气腾腾,香味诱人。

    朱由诚情不自禁抓起一个咬了一口,含含糊糊地问道:“这饼多少钱?”

    “不要钱,送给大人了。大人杀了那么多鞑子,老汉心里舒坦,饼不要钱。”

    怎么山海关都是这样的人哪,这回又想拿油饼来贿赂我,真当大明的御史是吃干饭的呀。

    朱由诚摆摆手,道:“钱是一定要给的,杀鞑子是我的义务,就像做饼是你的责任一样。”

    老板见朱由诚一定要给钱,便指了指油饼摊的幌子,上面写着几个大字,两个一文。

    朱由诚摸出一枚银币,抛给老头。

    老头接住银币,苦笑着说道:“老汉一天才收一两百个铜板,哪里找得开这一贯钱(注:一贯钱即一千枚铜板)呢?”

    朱由诚猛然醒悟,他自己属于高消费人群,所以结帐都是以银币为单位结算,可是街面上的小商小贩,市井百姓可没有他那么阔,都是钱,厘银子或者干脆以铜板为单位计算。而现在银子不能作为货币使用,百姓们只能用银币和铜板计算。结果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出门购物时,钱包扁扁,可是购物回来,钱包却变得鼓鼓囊囊的。原因很简单,出门银币,回来铜板。看来,在这铜板和银币之间得加上辅币,比如5铜板、10铜板、20铜板、50铜板、100铜板、200铜板、500铜板,这样,百姓购物就方便多了。这件事,回京后告诉魏忠贤,让他去办。

    朱由诚看看手上缺了一口的烧饼,想到如果现在把嘴里正在嚼着的烧饼吐出来,大概也安不回去。怎么办呢?朱由诚无奈地想到,那只有写欠条了。唉,别人都是穷写欠条,我却是富写欠条,这是什么世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