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死亡笔记
“……大灾变之前说的什么‘汉族独大’,‘五十六个民族和谐共处’,我并不认同,我研究了共和国民族政策几年了,现实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差不多都看透了,孙姐说权力阶层对少民就像对女人一样,扮演的是一个‘裁决者和施与者’的角色,确实是那个样子,但是中共和汉族仍然是分开的,绝大部分人意识不到这一点,很多人以为,中常委前三十身份证是汉族,就把他们看做是所谓‘汉族政权’,代表汉人利益,这是一种相当单纯的想法,其实他们作为统治者,已经超越了民族,无论是汉人还是少民,都是他们统治的对象……”
工间休息的时候,袁杳坐在一边,看着方亚群滔滔不绝,心中觉得有趣,毕竟是北京,大家都谈国家政治,张口闭口都是深奥课题,尤其方亚群是北京土着,这方面表现特别明显,北京当地人多是这样,讲起国际国内的新闻内幕,头头是道,好像各个都是中央委员,这个特性到现在也仍然保存,休息时坐在一起,经常谈起政治,这个时候国际新闻是少了,多是国内新闻,具体地说,就是“北京基地要闻”,有时候也讲一些历史之类,袁杳在新宁,哪见过这些?新宁的人最喜欢谈的就是自己镇上的事,顶多是关心一下本省,到了北京,大开眼界。
方才她们讲网络,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民族问题,起因是谈论一篇男耽文,柳意卉说她刚看了一部短篇集,里面有一个故事,是明末汉人一个拐卖村,强奸囚禁妇女,一个晚上忽然间满洲骑兵来了,杀死了大部分的人,把那个强奸犯男主给弄进了黑煤窑当苦力奴,毕竟是个肉文,可想而知那男的还兼了性奴。
柳意卉的感觉是:“看了两章就不想再看,情绪太激烈了。”
偏偏她说的那篇文,方亚群也看过,当初读的时候就很受刺激,这时候听到又有人提起,末世之后居然也能再刷新记忆,她便要讲出自己的想法,袁杳从前在网上看到过各种观点,方亚群就属于“女权民族主义者”,她的汉民族认同程度相当高,所以对这个文的感觉就很复杂,觉得难受,方亚群是读过许多满清时期的资料,汉族处境满汉关系之类,所以对这些就特别敏感:“不能说因为我是女人,那时候女人地位低下,就搞得好像民族不重要,自己的民族给别的民族侮辱就无所谓,剃发易服是赤裸裸的压迫,这个没法洗白。”
雷淑婷立刻支持:“我觉得民族大义还是要讲的。”
袁杳便问:“作者说剃发易服是好的?”
方亚群摇摇头,有些勉强地说:“她倒是没有那样明白地说,不过我看她对这些事也没有什么触动,就好像冷眼旁观一样,对自己的民族没有感情,她是太注重性别了。”
袁杳想了想:“我设想如果我是给人拐卖,对于那些人的死,我也没什么感觉,不会因为他们和我同是汉族,我就伤感。”
王素芝当时就笑道:“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那怎么可能呢?”
袁杳望着王素芝,呲牙笑了一下,笑容有些惨,又带了一点隐隐的莫名狰狞凄厉:“王姐,其实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自己连僵尸分尸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状况是不可思议的呢?
袁杳接着又说:“如果是我,我其实愿意自己动手报复,不想借助别人的力量,看着自己的仇人给别人坑害,虽然也很痛快,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力量,那一份惩罚其实与我无关,有点像是‘春秋无义战’吧。”
方亚群有点干巴巴地说:“那是一篇耽美文。”
男人之间的故事啊,虽然赞同袁杳的说法,要复仇就自己动手,不过如果女主直接把男的灭了,也就没有了后续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方亚群是记得故事情节的,当时那种情况下,女主很难翻盘,出逃过一次,给全村人带着狗抓回来了,设想女主复仇情节,实在一筹莫展,满洲人来了,确实是一个变量,玉石俱焚吧。
此时方亚群说到了外蒙古:“少民想独立,我挺能理解的,蒙古国独立了也没什么不好,不然中国更热闹了,跟东突似的。”
这大概意思就是,“你们要走就走吧,最后只剩我一家”。
“……大灾变之前说的什么‘汉族独大’,‘五十六个民族和谐共处’,我并不认同,我研究了共和国民族政策几年了,现实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差不多都看透了,孙姐说权力阶层对少民就像对女人一样,扮演的是一个‘裁决者和施与者’的角色,确实是那个样子,但是中共和汉族仍然是分开的,绝大部分人意识不到这一点,很多人以为,中常委前三十身份证是汉族,就把他们看做是所谓‘汉族政权’,代表汉人利益,这是一种相当单纯的想法,其实他们作为统治者,已经超越了民族,无论是汉人还是少民,都是他们统治的对象……”
工间休息的时候,袁杳坐在一边,看着方亚群滔滔不绝,心中觉得有趣,毕竟是北京,大家都谈国家政治,张口闭口都是深奥课题,尤其方亚群是北京土着,这方面表现特别明显,北京当地人多是这样,讲起国际国内的新闻内幕,头头是道,好像各个都是中央委员,这个特性到现在也仍然保存,休息时坐在一起,经常谈起政治,这个时候国际新闻是少了,多是国内新闻,具体地说,就是“北京基地要闻”,有时候也讲一些历史之类,袁杳在新宁,哪见过这些?新宁的人最喜欢谈的就是自己镇上的事,顶多是关心一下本省,到了北京,大开眼界。
方才她们讲网络,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民族问题,起因是谈论一篇男耽文,柳意卉说她刚看了一部短篇集,里面有一个故事,是明末汉人一个拐卖村,强奸囚禁妇女,一个晚上忽然间满洲骑兵来了,杀死了大部分的人,把那个强奸犯男主给弄进了黑煤窑当苦力奴,毕竟是个肉文,可想而知那男的还兼了性奴。
柳意卉的感觉是:“看了两章就不想再看,情绪太激烈了。”
偏偏她说的那篇文,方亚群也看过,当初读的时候就很受刺激,这时候听到又有人提起,末世之后居然也能再刷新记忆,她便要讲出自己的想法,袁杳从前在网上看到过各种观点,方亚群就属于“女权民族主义者”,她的汉民族认同程度相当高,所以对这个文的感觉就很复杂,觉得难受,方亚群是读过许多满清时期的资料,汉族处境满汉关系之类,所以对这些就特别敏感:“不能说因为我是女人,那时候女人地位低下,就搞得好像民族不重要,自己的民族给别的民族侮辱就无所谓,剃发易服是赤裸裸的压迫,这个没法洗白。”
雷淑婷立刻支持:“我觉得民族大义还是要讲的。”
袁杳便问:“作者说剃发易服是好的?”
方亚群摇摇头,有些勉强地说:“她倒是没有那样明白地说,不过我看她对这些事也没有什么触动,就好像冷眼旁观一样,对自己的民族没有感情,她是太注重性别了。”
袁杳想了想:“我设想如果我是给人拐卖,对于那些人的死,我也没什么感觉,不会因为他们和我同是汉族,我就伤感。”
王素芝当时就笑道:“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那怎么可能呢?”
袁杳望着王素芝,呲牙笑了一下,笑容有些惨,又带了一点隐隐的莫名狰狞凄厉:“王姐,其实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自己连僵尸分尸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状况是不可思议的呢?
袁杳接着又说:“如果是我,我其实愿意自己动手报复,不想借助别人的力量,看着自己的仇人给别人坑害,虽然也很痛快,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力量,那一份惩罚其实与我无关,有点像是‘春秋无义战’吧。”
方亚群有点干巴巴地说:“那是一篇耽美文。”
男人之间的故事啊,虽然赞同袁杳的说法,要复仇就自己动手,不过如果女主直接把男的灭了,也就没有了后续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方亚群是记得故事情节的,当时那种情况下,女主很难翻盘,出逃过一次,给全村人带着狗抓回来了,设想女主复仇情节,实在一筹莫展,满洲人来了,确实是一个变量,玉石俱焚吧。
此时方亚群说到了外蒙古:“少民想独立,我挺能理解的,蒙古国独立了也没什么不好,不然中国更热闹了,跟东突似的。”
这大概意思就是,“你们要走就走吧,最后只剩我一家”。